如果有人跟你说,我去参加了一个非公开募集基金,一般叫私募的讲座,然后有点心动,因为人家说这款产品收益率多高多高,想投点进去,千万别!
你想着要利息,人家盯着你的本金,因为这已经涉嫌违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第十章非公开募集基金第九十二条:非公开募集基金,不得向合格投资者之外的单位和个人募集资金,不得通过报刊、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公众传播媒体或者讲座、报告会、分析会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宣传推介。
这里要注意区分,不是说私募基金不能打广告,而是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下发的《私募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募集程序依三个层次层层递进:
首先,募集机构可以通过合法途径向不特定对象宣传的内容仅限于私募管理人的品牌、投资策略、管理团队等信息。
其次,在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完成特定对象确定程序后,募集机构可以向特定对象宣传推介具体私募基金产品。
最后,募集机构完成合格投资者确认程序后才可签署基金合同。
也就是说,私募基金可以做宣传,但是不能宣传产品本身,更不能宣传收益率、保本保息等相关内容,所以投资者们如果遇到那种大张旗鼓宣传收益率的金融理财产品,基本都可以绕道走了!
|